当地时间10月10日9点左右,实习队伍从Lecco市区出发,再次回到Valmadrera实习地区继续该点位的格物致知,通过观察学习构建更全面的认知。
图 1 同学们在登山中小憩
所谓“常看常新”,地学中更是如此,虽然观察路线与前一天的实习路线有所重合,但同学们却在路途中仔细观察,寻找并发现新的有趣现象。登山途中,可以看到铺路的石头中有着绿色的蛇纹岩转石,或是深海红色软泥形成的红色硅质岩,不同时代的岩石各有特点,他们或是停留在原地,或是经过后期冰川作用被搬运到附近,最终成为村民们上山路上的垫脚石,共同汇聚在一起,铺成脚下的斑斓。(图2)
图 2 登山石路中的绿色蛇纹岩和红色硅质岩
路边堆砌的石头矮墙中,我们发现了一块有着硅质外壳的转石,它似乎在向我们述说着岁月的漫长:深海洋底的开裂带来了地球深部的热液流体,生活在附近的海绵吸收着丰富的钙质和硅质茁壮生长,借助这些物质搭建着自身的骨骼。被埋藏的海绵以岩石的形式继续延续,这一岩石的钙质硅质组分在更深一级规则的控制下发生互相分离,形成二元式的聚集样貌。
图 3 硅质外壳以及钙质内部
继续攀登,Andrea教授带领着团队向山地深处进发,穿过三叠纪诺利期的白云岩,这次我们在瑞替期的灰岩中与中生代的双壳动物们相遇。在山间小涧旁的一块大石板上,双壳动物的壳体密密麻麻地拥挤着。壳体排列的杂乱与分布的无序表明很可能是一次大的风暴活动将它们埋葬在此处。
图 4 教授们正在仔细观察化石
图5 双壳动物的化石
沿着崎岖山路继续前行,充满绿荫的小径将我们带到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看到几亿年前的自然作用与逾百年前的人类活动交叠在一起的奇特景象:在Molinata山谷,可以看到自十九世纪末至二战初期的采石场遗址,原料即来自于此处巨大的,约18000年前被冰川作用搬运而来的蛇纹岩漂砾。
图 6 蛇纹岩采石场遗迹
午饭后,在Piana di San Tomaso的教堂边,Andrea教授带领同学们远眺群山,并对近日实习行程做了总结,向远望去,阿尔卑斯地区的整体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尽收眼底:三叠纪不同时期的地层先后隆起,又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经历生长和消亡,第四纪冰川作用给这套地层留下新的侵蚀痕迹,最终形成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样貌。
图7 老师们正在讨论学术问题
图 8 山顶远眺图
老师和同学们与美景依依惜别,随后陆续下山。至此,本次实习已经接近尾声,老师和同学们不舍地告别陪伴我们一周的Andrea教授,从莱科前往米兰。
实习队伍在米兰当地时间10月12日早上七时前往米兰马尔彭萨机场,踏上了归程,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3日约早晨7时安全返校。正如北大tyc8722太阳集团城的院训“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所说,在本次实习中,同学们踏出祖国大地,来到欧洲大陆,通过野外观察、印证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对比国内地区野外实习中观察的地质现象,了解西特提斯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质历史,加深对板块运动、地史与生物演化等问题的认识。此外,全英文的教学,对意大利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体验也拓宽了实习队员们的国际视野,为之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