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0年8月14日至8月27日,tyc8722太阳集团城师生在贵州地区开展了为期13天的野外地质实习考察工作。在孙元林教授、关平教授、沈冰研究员和薛进庄副教授的带领下,来自tyc8722太阳集团城18级地质学专业的22名本科生、以及元培学院古生物专业和医学部的2名本科生参加了此次综合地质实习。本次实习由孙元林教授担任领队。

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在三峡地区举行的综合地质实习将实习地点调整到贵州地区,包括贵阳市乌当地区、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凯里-都匀、独山-平塘地区。实习区域内有出露良好的前寒武纪至中生代地层,包括著名的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三叠纪关岭生物群等重要化石群产地。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主要的沉积岩石类型以及主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分析和判定沉积相类型、地层序列,了解和认识扬子地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

8月14日到达实习基地后,老师们联合贵州大学地质实习教学团队开展了为期2天的路线踏勘工作,选定合适的路线、观察点作为野外教学内容。15日晚,所有学生集合完毕,实习队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会。孙元林教授介绍了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实习路线内容安排以及野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关平教授介绍了沉积岩与沉积相野外工作方法概要。会后,与同学们沟通了此次实习的相关问题。

孙元林教授讲解贵州地区实习路线情况

关平教授介绍沉积相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

8月16日-8月22日,实习队在贵阳市乌当地区开展地质实习。乌当地区包含了5条教学路线和参观实习路线,涵盖从寒武-奥陶系娄山关群至三叠系的地质剖面、三叠纪关岭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等。教学方式以教学参观路线和学生野外自主观察实测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每个观察点中,主讲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地质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学生采用3人一组的分工协作方式,进行产状测量、岩性描述、剖面绘制及化石标本采集等工作。在完成当日野外工作后,晚上实习队召开总结讨论会,每小组依次作报告,交流和分享每日的重点观察内容或就某个专题展开深入讨论。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进行答疑和点评。

孙元林教授指导学生填写野簿

沈冰研究员参加学生小组讨论工作

薛进庄副教授讲解化石特征

8月16-17日,这两天的主要考察内容为一套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一路向南,实习队跨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从娄山关群到湄潭组,大家惊喜于生物化石的逐渐繁盛,亦思索着沉积记录的蛛丝马迹,推演着海进海退的宏大时空图像。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小组需要自主完成厘米级分辨率的地层柱状图与后续的沉积相分析,有挑战性的任务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尽管是刚刚开始,各个小组依然在晚上的汇报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C:\Users\WENTAO~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ce7d5793238d934191b5407891fafb.jpg

同学们分小组汇报

8月16日晚,实习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刘耘教授为师生做报告。刘耘教授以《我所理解的地球科学前沿》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深空探测及行星碰撞模型、早期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等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报告博得阵阵掌声,刘耘教授与同学们还交流了火星探测的相关问题。

刘耘教授给实习队师生做地球科学前沿报告讲座

8月18-8月19日,沿着前两天考察的地层时代继续前进,考察队的面前是从志留系上高寨田组到石炭系摆佐组的一套地层出露。丰富的各种生物化石——腕足,珊瑚,层孔虫,海量的地质现象——波痕,泥裂,白云岩化,结核,晶洞,着实是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尽管贵州“天无三日晴”,说来就来的冷雨依然浇不灭大家的学习热情:仰观高远天象澄澈如洗,俯探深沉大地细考修衍。

8月20日-22日,实习队来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习队先是参观了关岭化石群博物馆,这里保存着2.2亿年前三叠系的珍贵化石,鱼龙,菊石,海百合……种类繁多,保存完好。接下来,大家在附近的露头小小体验了一把“左右俯仰皆是化石”的痛快。看够了精美的化石,实习队紧接着来到青岩古镇,这里同样出露着一套三叠系地层。

黑色页岩中的狮鼻长身贝

8月23日-8月24日,实习队转场到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凯里-剑河地区。该地区主要实习内容为斜坡相(过渡型)前寒武纪晚期(南华系和震旦系)——寒武系地质剖面,包含了凯里生物群产地、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界限层型剖面。在这里,大家瞻仰地质学的界碑——金钉子,邂逅寒武纪凯里生物群化石,亦欣赏着苗寨风光。科学与人文的荟萃,在贵州交融得如此自然。

“金钉子”——寒武系第三统底界

关平教授讲授野外工作中沉积相的识别方法

学生分组观察南沱组冰碛岩

8月25日,在地质考察的尾声,实习队到达独山县,这里的实习内容包括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相变、哲杜斯贝生物礁、D/C界线剖面及其附近的腕足动物群。尽管天气炎热,大家依然热情不减,高山与险路,野草与荆棘都不能阻挡求索的步伐,终于为考察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密集的杜哲斯贝化石

腕足类化石鉴定

8月26日,作为本次地质考察的彩蛋,实习队到达平塘县,参观了中国天眼科普教学基地。“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作为地球与行星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同学们亦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纷纷拍照留念。

“天眼”留念(18级地质学专业:王子龙、王点兵)

C:\Users\WENTAO~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fe2609a382740fa13b7810ca14b952.jpg

“天眼”留念(元培学院18级古生物专业:余婷钰)

8月27日,贵州地区综合地质实习圆满结束。此次地质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习和了解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同时,通过教学路线和自主路线的实践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地质学的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在受益匪浅之余,亦有许多感想可谈:

@刘天乐:这次贵州的野外实习,虽然是全新的路线,但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对沉积岩和沉积构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师们即便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还是会对各种细节相互讨论,这种对真知的执着让我十分感动。

@钱航:这次实习最大的体会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来到实地,面对看得见摸得着的露头,真正去感受去思考,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完全没有理解各种现象和过程,老师们都非常细心,每隔一天的报告与讨论同学们也十分积极,大家努力思考,碰撞思维的火花,感觉每天知识都在爆炸般的增长,十几天下来,收获真的无比之大。

@贾天依:这次贵州实习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在整整一个学期的隔离之后,终于又能看到彼此的兴奋几乎充斥了实习过程中的每一秒,化为了野外的观察与争论和一次次的欢声笑语。无论是鉴别岩性的疑惑还是挖到化石的激动,这些经历都和能力和知识一同刻入脑海,成为了我的一部分。这次实习以“好久不见”开始,以“过几天见”做结,让我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掌握,同时也让我对未知的领域有了更强的探索欲望。

@宋婉婷:长达半年的居家隔离无疑消磨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激情,在这时得知我们的贵州实习能够顺利进行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在贵州,见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大家一起学习、爬山、在车上倒头大睡、嘴上说着一点也不想出野外身体却很诚实的“真香”、一边说着自己什么也不会一边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前我所熟悉的生活中,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包围。阴霾总会散去,光明终将到来,或许归根结底,我所求的并非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生:不过是和朋友们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平安且稳定的生活。

@余婷钰:贵州实习感觉新奇且享受,作为北方人享受于贵州夏天的凉爽【虽然只占实习的1/2时间】,作为学生新奇于各时代的地层、化石和喀斯特地貌。老师们耐心讲解,同学间有互帮互助也有打打闹闹,实习过程虽然辛苦,但总有快乐的声音。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自己一锤子砸出想要的化石,那种欣喜恐怕无出其右。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技能,也有很多知识,更宝贵的是和大家一起的回忆。

C:\Users\WENTAO~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aab359da0cdbdce2ee9e1e0cc9ea8f4.jpg

全体师生合影(一)

C:\Users\WENTAO~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d9423e7b6aa683f0a1c5f4d0da6f39a.jpg

全体师生合影(二)

上一篇:2020年tyc8722太阳集团城恒山-五台山野外地质实习圆满结束

下一篇:tyc8722太阳集团城田晖和杨子浩等首次测量得到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