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编 者按】1988年,北大90周年校庆之际,《精神的魅力》第一辑出版,几十位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记录了各自对北大的回忆,共同抒发了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展现 了北大的精神面貌。1998年和2008年,北大先后重印和续写了《精神的魅力》。这一系列承载着北大历史与精神的作品,不仅成为校友们口手相传的流行读 物,也成为一代代学子的精神食粮。今年,北大迎来了她120周岁的生日,tyc8722太阳集团城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了纪念文集《精神的魅力2018》,展现百廿年来的 “北大精神”,作为一份独特而深情的校庆献礼。

本文收入《精神的魅力2018》。学院团委在征得作者关平教授的同意后,在此分享给大家。

关平教授

作者简介:

关平,男,江苏南京人。tyc8722太阳集团城地质系岩矿与地球化学专业77级本科生。后获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任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tyc8722太阳集团城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

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然气地球科学》副主编,《沉积学报》编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常委。

记得来北大那一年是十七岁。经过十八个小时的硬座颠簸,扛着一个不堪重负的巨大行李箱下了火车。出站后,居然一眼就看到了北大的接站牌子,禁不住欣喜地奔了过去。从此,我与北大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以后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北大。

在 接站的北大校工和师兄的帮助下,把行李放上了卡车,我们坐上了学校的班车。由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77级入学的时间实际上是1978年的2 月份,也就是北京的早春。记得那天的风沙非常大,天空灰蒙蒙的,漫天的黄沙迷得人睁不开眼睛,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爆表。班车沿长安街行驶时,可 以看到蒙着纱巾骑车的女士们,也是一道风景。尽管来北大的第一天,北京就给了我一个灰蒙蒙的印象,但随后在北大的生活却是多彩多姿的。

当 今社会上多有对北大及隔壁芳邻的描画,其中不乏脸谱化的成分。就以我在北大读书的经历来看,北大的学生应该是多元与勤奋的。当年在我们班上,同学中竟有比 我大十三岁的老三届毕业生。很多同学的经历十分丰富。他们有工厂的技术能手,有农村生产队队长,有教师,有警察,有赤脚医生等等,数不胜数。这群风华正茂 的莘莘学子,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希冀和精忠报国的梦想来到了北大,踏进了燕园。大学有十年没有通过高考招生,每个走进燕园的学子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都倍加珍惜。学霸们通常是早上披着星星出门,半夜戴着月亮才回宿舍。时间长了,像我这种爱睡觉的同学便不太适应。于是几个同道发起了调换宿舍运动,把爱睡 懒觉的同好们搬到了一起,并为自己的宿舍起了个浑名叫“懒斋”。“懒斋”里的同好们睡眠都极好,灯一关便去见了周公。记忆中,传说中的大学宿舍卧谈,在我 们“懒斋”几乎是没有的。

尽 管号称“懒宅”,却不是真懒,我们也会与其他宿舍的同学在学习上暗中较劲,撸着袖子加油干。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去教室上课或跑图书馆。那时候学校能够提供 的座位不够,而需求旺盛。在图书馆或教室到处抢座占座便成了当时的“新常态”。在图书馆抢到座位固然好,但往往可遇不可求。多数人便选择在教室自习,可是 遇到下节有课的话,就会被赶将出来。虽然尴尬,但也时有惊喜,那就是不经意间遇到一门外系的有趣课程,可以蹭听一场,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打开自 己的思路。北大的这种排课体制,无形中增加了不同学科同学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北 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大约从五四那时候就传承下来了,同学们除了每天都在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外,还经常探讨各式各样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 题。曾经的三角地、海淀区人民代表竞选等等,都成为当时北大的标签。当年的同学们,毕业后各奔了东西,进入了各行各业。这些年来,尽管各人的经历差别很 大,跌宕起伏,但多数北大人对理想的坚守,对初心的坚持还是深埋心里的。这种植根于骨髓的北大情节,也给我这辈子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我这些年担任政协 委员的动力源泉。

之 前有很多对北大精神的描述与总结,包括开风气之先的恢弘、学术百家争鸣的自由、思想百花齐放的丰富等等。因为半生都在北大度过,我对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 北大精神虽然也深有同感,但也习以为常了。就我而言,北大给我的最大精神财富还是知行合一,这也许与我们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关。

我们地质系每年暑假都要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和考察。第一年的暑假是在北京周边进行实习,当时是坐在大卡车的车斗里,颠颠簸簸地转遍了北京西山。这次实习叫“认识实习”,目的就是对我们这些地质学的新人进行入门认识教育。

第 二年的实习在秦皇岛附近的石门寨进行,叫“区域地质测量实习”,我们地质佬俗称“填图实习”。这个实习要求学生在地形图的底图上画上我们在野外实际看到的 地质现象。比如,如果在野外看到了花岗岩,就需要把花岗岩标绘在地形图的相应位置上。这对我们知行合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所处的地 理位置相当于地形图上的哪一点;然后要确定观察到的地质体是否确实是教科书上描述的花岗岩;最终才能按要求把地质图画好。

第三年的实习在周口店和河北涞源浮图峪两地进行,叫“专业实习”。进入大三以后开始分专业,我属于“岩矿与地球化学专业”,主要研究地球与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与反应过程。“专业实习”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野外的地质观察,得出有关地质作用过程和成因的结论。

最后一次野外实习和考察就是大四的“毕业论文实习”了,这个实习都是由同学各自的导师安排地点,同学们会去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

这些野外实习和考察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使我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到自然界中去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到自然界深入实践,才能辨明真伪。这对我后来选择研究方向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地 质学的最大特点是很多理论无法用受控实验去检验,因此,这些理论只能处于假说阶段,而不能被证实。同时,由于地质历史的漫长性,动辄数亿年、数十亿年的演 化过程,不但大大超出了人类个体的生命期,甚至连整个人类历史在地质历史长河中都显得微不足道。而由地质理论出发所做出的推论和预测,在人们毕其一生的经 历中往往都无法观测到。有些理论和推论可能永远都没有答案。比如,关于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的争论,双方都有合理的论据,但我们是不可能穿越到侏罗 纪去实地观察恐龙的。因此无论是哪种观点,我们都不可能证实或证伪。

出 于这一认知,和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我选择了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作为研究方向,这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领域、偏重于应用的研究。这在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和以 出思想大师著称的北大算是比较另类和小众的了。然而,我发现这个领域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无论你的理论和观点是对还是错,勘探的钻头很快就会给出答 案。你的思想和预测,立刻就会得到实践的检验。而这样的检验又反过来促使你进一步思考,修正你的看法,并做出调整。然后,进一步的钻探又会再一次对你的思 想进行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使你不断向着真理前进。如果你的想法被实践证明是错了,在失望之余,你能够通过失败找到原因,完善认识。如果你的预测被实践证 明是对的,在得意之余,你会非常庆幸,并对科研工作更加敬畏。

社会上通常对北大人多有深居庙堂、坐而论道之议;而地质实习则把我们推向江湖之远,走向社会,贴近黎民。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地质人在北大大约应该属于另类的吧。

地 质系的野外实习,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地处偏远的乡村和山区。大三的实习地点是在河北涞源县的浮图峪,这里地处太行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 生产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当地人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北京有很大差距,这让我这个成长于城市里的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发现原来在中国的国土上还存在发展 如此不平衡的地方。这些经历激发了我那种埋在北大人骨子里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促使我树立起了为社会和谐发展、为百姓生活幸福而工作的目标。最近这些 年,我有幸连任了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找到了发挥自己能力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利用自己在地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认真地参加了北 京市水资源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调研,撰写了许多提案。这些提案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政协各界的重视,还在政协全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同时,作为教育界别的委员, 在教育改革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提案,并获得了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在 政协的参政议政过程中,深感有必要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但老百姓对这一制度的认知却比较模糊。我认为这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 有关国家制度的教育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于是我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开展“模拟政协”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 普及了政协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制度的政治认同感;锻炼了学生的参政议政能力,提高了学生政治民主水平;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社情民意,解决了思想教育 所面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这也得益于北大教育给我的启发,那就是书本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借用墨子的一句话来代表我所获得的北大精神: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也就作为本文的标题吧。

上一篇:tyc8722太阳集团城tyc8722太阳集团城2018研究生春季乒乓球赛顺利举办

下一篇:tyc8722太阳集团城研究生会成功举办政府机关类就业经验交流会